(十五)行佛之行

雪廬述學語錄

<行佛之行>

師曰:華嚴初發心功德品①,謂菩薩纔發心時,即能說法教化調伏一切世界所有眾生,即能震動一切世界,乃至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。何為其然?喻如習字,臨王②之帖,則曰王字,臨顏③之帖,則曰顏字。臨習之初,固不得王顏之神髓,而視其形貌,不得謂為歐④柳⑤也。菩薩纔發心,即行佛之所行,雖不能至,而迹似之,不得謂為凡外二乘⑥也。觀經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菩薩發佛之心,作佛之事,轉凡夫身口意,為佛之身口意,謂其不能說法,謂其不得一切佛之智慧光明,可乎?

注:

①華嚴初發心功德品: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十七。

②王:王義之(西元321-371),晉臨沂人,曾任右軍將軍;世

稱王右軍。所寫草隸,冠絕古今。以<蘭亭集序>、

<樂毅論>為最。後人稱為「書聖」。

③顏:顏真卿(西元708-784),唐臨沂人。善書法,筆力勁拔,

雄渾莊重。與柳公權並稱顏柳。

④歐:歐陽詢(西元557-641),唐臨湘人,書體遒勁,自成一

家。世稱歐體,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。代表碑帖有

<化度寺碑>等。

⑤柳:柳公權(西元778-865),唐京兆華原人,官至太子少師,

世稱柳少師。工書法,骨力遒健。傳世書跡有《金剛

經》等。(以上摘自教育部編《國語辭典》)

⑥凡外二乘:三乘行人,見諦已前為凡位。凡位分二,但聞

教法而信之者為外凡。正行其法近於聖位者為

內凡。凡外指外凡位。二乘指聲聞乘,緣覺乘

之小乘行人。(以上摘自《佛學大辭典》)

釋:

雪公老師這章開示,以臨摹古人碑帖學習書法作比喻。希望我們修學佛法,應該行佛之行,作佛之事,將我們身口意,轉換為佛的身口意。即能得到佛的智慧光明,自利利他。

學習書法,臨帖專一,容易成就。否則今天王體,明天歐體,成就難矣。臨帖由形貌而入神髓。我們今天學佛也是一樣,聽老恩師的話,真信切願持佛名號,求生極樂世界,堅持到底。時時處處學阿彌陀佛,念阿彌陀佛;一定往生,由穢土入淨土,不退成佛。

(十五)